1675年,拉菲古堡由当时世界酒业一号人物塞古尔公爵(J. D. Segur)购得,他是建立拉菲葡萄园的第一人。塞古尔当时在酒界叱咤风云,他同时拥有顶级的历史名庄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和凯龙世家酒庄(Chateau Calon-Segur)。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说,塞古尔家族可能是法国富有的家族。
1695年,拉菲古堡由塞古尔侯爵的儿子亚历山大(Alexandre)继承。亚历山大与邻近拉图酒庄的女继承人联姻,婚后育有一子,即后来著名的尼古拉斯- 亚历山大·塞古尔(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他们的儿子小亚历山大因此成为掌控“五大”名庄其中两个酒庄的“葡萄王子(Prince des Vignes)”。自此,拉菲古堡和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这两大名庄进入了共同书写历史初篇章的历史阶段。
令人遗憾的是,詹姆士·罗斯柴尔德爵士在购得酒庄的三个月后不幸去世,拉菲古堡由其三个儿子阿尔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与埃德蒙(Edmond)共同继承,当时酒庄面积为74公顷。1868年之后的10年期间,酒庄美酒叠出:1869、1870、1874、1875,特别是1878年份皆是至美之作。拉菲古堡自进入罗氏家族后一直持续了15年左右的辉煌发展期。
19世纪末与20世纪上半叶,接连发生的根瘤蚜虫害、霜霉病、顶级酒假酒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严重的经济危机等等严重阻碍了全球葡萄酒的发展。1940 年6月,法国沦陷,梅多克地区被德军占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酒庄被扣押,成为公众财产。1942年,酒庄城堡征用为农业学校,陈酒被劫掠,加之战争时期能源匮乏、供应短缺,酒庄发展跌至谷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期间,拉菲酒的品质依然傲然于世,出现了1899、1900以及1926和1929几个特好年份。
历经波尔多危机之后,1974年,拉菲古堡由埃里男爵的侄子埃力克·罗斯柴尔德(Eric de Rothschild)男爵主掌。为追求卓越品质,埃力克男爵积极推动酒庄技术力量的建设:葡萄园中的重新栽种与整建工作配以科学的施肥方案;选取合宜的添加物对酒进行处理;酒窖中安装起不锈钢发酵槽作为对橡木发酵桶的补充;建立起一个新的环形的储放陈年酒的酒库。新酒库由加泰罗尼亚建筑师里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主持设计建造,是革命性的创新之作,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存放2,200个大橡木桶。另外,男爵还通过购买法国其它地区酒庄以及国外葡萄园成功地扩大了拉菲古堡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1982、1986、1988、1989、1990、1995和1996年皆是特佳年份,价格更是创下新纪录。
拉菲古堡位于波尔多梅多克产区,气候土壤条件得天独厚。酒庄的葡萄园占地112公顷,在列级酒庄中是大的。这些顶级的葡萄园分布在三个区域,围绕着酒庄主题建筑的山丘,城堡西面的卡旭德高原(Carruades plateau)以及毗邻酒庄的圣埃斯泰夫(Saint Estephe)村中大约4.5公顷面积的特许土地。这三片地域日照特别充足,而底土为第三纪白垩土,混有风化形成的砂砾质土壤,具有优越的排水性能。
葡萄园内主要种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比例占到70%,其他的葡萄品种包括25%梅洛(Merlot)、3%品丽珠(Cabernet Franc)以及2%味而多(Petite Verdot),平均树龄为39年。值得一提的是,酒庄不会采用新栽培的低于10年的葡萄(大约有20公顷)进行酿酒,出产正牌酒的葡萄树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一片名为“采石场”田块上的葡萄树龄高,栽种于1886年。葡萄园由酒庄的技术总监查理斯·谢瓦利尔(Charles Chevallier)管理,通过细心的栽培,在不同树龄的葡萄上运用不同的施肥策略,以保证每年收成的葡萄都代表了波尔多当地优秀的葡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