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来自山东烟台的张裕佳酿——可雅白兰地(KOYA Brandy)、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Gewurztraminer)和雷司令(Riesling)白葡萄酒一举获得四项金奖和最优等奖项,张裕葡萄酒因此成名,中国葡萄酒也在海外打响了名声。
这次成功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个人,那便是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张弼士。
富可敌国的华人首富张弼士,原名肇燮,别名振勋,1841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今梅州市大埔县)。
在创办张裕之前,他已经商三十多年,所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涉及印尼、马来西亚的许多重要行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他曾被授一品顶戴,是清末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曾在慈禧过寿时享免跪特权。
张弼士
据张弼士的堂侄、交通银行总核稽张赞成估计,早在光绪年间,张弼士的个人财富就折合白银有8,000万两之巨,比清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白银)还多1,000万两白银,成为富甲南洋的客家侨领,是当时的华人首富。
与葡萄酒的不解之缘
关于张弼士与葡萄酒之间的缘分,有着这样的故事:1871年,张弼士在雅加达出席法国领事馆的一个酒会,一位曾经到过中国的法国领事向他讲起了烟台的野葡萄,称那里的葡萄可以酿出好酒。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弼士记住了这句话。在1891年,趁盛宣怀邀请其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他顺道考察了当地的葡萄种植和土壤水文,认定烟台具备种植酿酒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天然条件。
于是在1892年,张弼士拿出300万两白银,创建了中国葡萄酒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酿造葡萄酒的先河。
这一事件也被载为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1892年发生的中国四件大事之一。
张裕葡萄园
中国葡萄酒的现代化酿造史的开创者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创立正式开启了中国葡萄酒的现代化酿造史,其技术标志是:引进欧洲葡萄品种、聘请国外酿酒师、建造地下酒窖、利用橡木桶陈酿、使用玻璃瓶和软木塞包装。
从1892年至1908年,张裕陆续出产二十多个品种所酿造出的葡萄酒,其风格醇厚,风靡全国,远销海外。
张裕的地下酒窖
1912年,孙中山先生莅临山东烟台,参观张裕酿酒公司,并亲笔题词 “品重醴泉”,表示其对张弼士品格为人及葡萄酒品质的赞赏。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与烟台各界人士合影
在1952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上,张裕金奖白兰地酒、张裕红玫瑰红葡萄酒、张裕味美思酒、贵州茅台酒、泸州大曲酒、汾酒、西凤酒、绍兴加饭酒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
名扬海外,为中国争光
1915年,张弼士担任“中国游美实业团”团长,带领团队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在此次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拿下四项金奖和最优等奖项,张裕葡萄酒打响了名声,张弼士也吸引了美国媒体的关注。
《纽约时报》于1915年6月6日和6月13日刊出两篇关于张弼士的报道,一是题目《与“中国的摩根”对话》的专访报道,文中介绍其为中国最富有的金融家;另一题为《中国的洛克菲勒》,全面对其进行报道。
张裕葡萄酒获得的万国博览会金奖金牌
除此之外,张弼士还受邀率团拜访美国白宫,得到时任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的接见,一时风光无限。
传奇人生,传承辉煌
1916年,张弼士在巴城(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逝世,这位被“富甲南洋的客家侨领”、免跪慈禧的“红顶商人”、“中国葡萄酒第一人”等诸多名头加身的传奇人物结束了他精彩的76岁人生。
他的离世在各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他的灵柩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则亲往凭吊;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
甚至于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
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如今,张弼士已逝世105周年,但他所创办的张裕仍在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界中继续谱写传奇。